南方澳海洋紀事
說起來實在很奧妙,台灣明明是個海島國家,可是想到「漁民」這兩個字,絕大多數的人腦子裡浮現的應該是料理東西軍的特選素材單元吧。真正台灣海上男兒的生活到底長什麼樣子,說著台灣話、北京話、英文、菲律賓語,甚至是越南語的漁民反倒從來沒上過什麼鏡頭,大家只記得日本人也是非戰之罪。
新聞價值,對吧?
說來越是到後半段,導演的編排看起來就有點無力。無力的原因是因為妳完全知道他接下來要拍什麼。對同樣的主題,一一的去問片子裡不同立場的受訪者,問完一輪可能帶個過場,然後再接到下一個問題。話又說回來,畢竟是紀錄片嘛,不能期待劇情有什麼出人意料的發展,總不會到了最後十分鐘來個「大陸漁工最後決定跟台灣姑娘結婚」驚死所有觀眾這樣。
廣告文案上寫了是人文跟生態並重,但重心其實還是放在「人」的探討之上,我想另一句 Slogan「歌詠漁人與大海的生命史詩」會更為適切一些。經歷過風光時期的退休漁撈長,仍以海洋為生的現役船員,為了比家鄉優渥的薪水,想給遠在故鄉的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經過不同管道來到台灣的大陸、菲律賓及越南漁工。
雖然是部四平八穩的紀錄片(好我承認導演身為女性卻仍然挑戰這樣的題目實在很勇敢,女性上船向來是有其禁忌存在的,就跟棒球場一樣。再者,在船上的攝影小組完全是辛苦到一個不行,由前後兩趟的攝影小組都不相同就可以理解… 拍過一次就不會想再上去拍第二次了 Orz),但我從中得到的樂趣跟觀賞其他紀錄片截然不同。
欣賞一般紀錄片的時候,是跟著導演的角度,從旁跟他一同觀察他看見了什麼;可是在「南方澳海洋紀事」開始放映的那一瞬間,那個再熟悉不過的南方澳海灘,這個老是在朋友群裡冒充是宜蘭人的我就感動的莫名其妙。「啊這個角度是在那條路上拍的,這個角度是在另外一個點拍到的」我在心中這樣自言自語,回溯著去年四月那個獨自在宜蘭窩上好幾天的回憶。南方澳大橋,海上旅館(供無法上岸的大陸漁民居住),港中滿滿的各式漁船,穿梭在街頭巷尾靠海維生的人們,過往看過就算的事物,全都在這部片裡被賦予了血肉。
我想把影片的內容,訪談,留給大家進戲院慢慢品味;只是在觀賞影片的時候腦子裡總是有同一個問題在打轉,逼的我自己非寫下來不可。
不論是漁民,農民,這些仰賴大自然為生的人們,和我們有著極大的不同。他們瞭解他們這回能賺多少錢全看老天爺臉色,老天爺開心就賺多點錢,老天爺生氣了也只能接受結果。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我想只能用在他們身上,對於高度資本主義化的這個世界剩下的所有人全都派不上用場。
前陣子看過的書上提到,動物會受限於環境資源的限制,被綁在適切的生態系之中,離開了適應的熟悉的生態系範圍之外就無法生存下去,除了人類這最為古怪的生物以外。人類的經濟體系是完全獨立於生態環境之外的,因此具有獨一無二可以離開地區生態系的能力。
但也因此藐視了大自然起來。
大自然有季節變換,有變幻無常,在今天會對的事情在明天不見得會對,在今年會讓妳的經濟成就達到一百分的作為到了明年可能只剩下三十分妳還得偷笑,沒什麼預測不預測的這種事情。可是現代經濟不一樣啊,所有基礎都建立在「未來的可預測性」上面。比方說銀行願意讓妳先享受後付款,簡單的來說就是因為他預測你未來「必定」還的了錢。但這世界上總存在著還不了錢的人吧?倒也無所謂,偉大的各種理論,經濟學,統計學,哇拉哇拉,加上各式各樣的威脅利誘(還錢:擴張信用額度,恭喜妳可以借更多的錢了!不還錢:信用破產,妳將被我們這些偉大鳥不起掌握世界的資本家聯手排擠!妳死定了!),告訴我們經過精密的計算銀行鐵定是穩賺不賠。
再者,全世界的公司都想要賺更多的錢,即便如微軟已經貴為世界最大也最黑的軟體商,Bill Gates 仍然只會要求員工一件事情:佔有率提升再提升,營業額成長再成長,總歸一句給我賺更多的錢來!既然沒有投資者可以接受明年能賺多少錢全得看運氣說不得準,請來的專家學者也就理所當然的,經過「有根據的」理論運算(好熟悉的感覺啊),得到明年後年大後年我們的營業額將會再上升多少個百分比,甚至可以給到小數點以下第二位的精確度。
不過你知道我知道這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都是很難說的,會賺多少錢,這東西能不能賣,有時候實在是沒什麼道理。
於是乎,強如 Sony,對我說的是永遠以驚人的工藝成就領導流行,也靠著 PlayStation1/2 在電玩業獨霸天下的 Sony,只因為這兩年成長不如預期,執行長照樣下台一鞠躬換人坐坐看。
我的媽啊,我說。Sony 這麼巨大的集團還不夠大啊?
對,就是不夠大。在成長多少「都是可以預期」的世界裡,達不到就是不夠大。
能夠理解大自然的難以預測,視其為生命一部份接受之,靠天吃飯的人們,大概是人類跟「身為動物的一份子」之間最後的聯繫吧?
後記:
說來弔詭,這場首映會保留了三排是所謂的貴賓席,一度貴賓席不夠坐還聽到「貴賓不夠坐喔,可能要麻煩你們這一排也讓出來」。頭銜一大堆,世新大學校長,農委會主委,副主委,立委某某某,立委某某某+1,婦女聯盟什麼什麼董事長(這到底是什麼鬼?),反正就是這堆我不認識,看電影的時候又一直交頭接耳吵的半死還檔到我視線的。*怒*
有對看似父女的組合一進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不,他們當然不是掛著怪頭銜的所謂的貴賓,像是父親的男子穿著牛仔吊帶工作服(原諒對服裝認識不多的我不知道怎麼稱呼…),牽著看來不到八九歲女孩的手換了一兩次位置,我一度懷疑難道這是參與拍攝的漁民本人千里迢迢跑上來台北支援?但在貴賓突然一口氣湧入,這一大一小提前挪動到貴賓席前面的座位後這念頭就打消了一大半。
影片結束,導演上來說了些話,然後提到有很多當初的工作伙伴現在都在現場。等介紹到水中攝影的攝影師的時候我傻眼,這不是那個穿著吊帶褲的大哥?隨著導演講評的進行,我見到一個又一個為這部紀錄片付出過的伙伴,另一位攝影師,協助拍照的大哥等等,站起來向大家致意。當然還有一些正在外地(蘭嶼兩位,非洲(!!)一位)進行新片拍攝無法前來的。
他們的共同點是,全沒半個人坐在「貴賓席」裡頭的。
看著導演講評結束,立刻開始 Social,交換名片的「貴賓」,我突然覺得我眼前這幅景象真是諷刺至極。
這樣的畫面會不會是不擅宣傳行銷的紀錄片導演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原罪?
官方網頁:http://cc.shu.edu.tw/~hlee9/nan-fang-ao.ht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