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2, 2005

蘇格拉底

呃,我對哲學家一竅不通,想必不是談他。

http://www.wise-feather.com/aboutus.htm

很有個性的咖啡店一間,很有個性的老闆一枚。

開在師大路的小巷子裡,位在二樓的不起眼店面。入口又是迷你的可以,就算是天天到旁邊關東煮報到的忠實顧客,恐怕還不會發現隔壁有這麼一家咖啡店。

機緣巧合去了一趟,也同時種下後來再度造訪的契機。

佈滿牆面的書架與唱片架,是店裡給人的第一印象。而我真正對老闆的第一印象,卻直到我到店裡詢問定位的相關事宜的時候才鮮明起來。

雖然招牌上次掛的是「蘇格拉底二手書店」,老闆倒是老實招供,當初開店的時候想了想還是覺得用「閱讀咖啡屋」當店名比較好,畢竟書裡不以二手書買賣為主要營業項目。但打電話給製作招牌公司的時候對方回報招牌已經做好來不及改了,於是乎只好掛羊頭賣狗肉的繼續開到現在。

店裡的書大多是老闆從二手書店裡挖到的寶物,而買書的大方向為何?「只要我覺得我哪一天會想看,我就先買回來放。」唔,完全以老闆個人的喜好為原則,想看的就買回來;那萬一要是真有人看上了想買回去怎辦?

「那就只好忍痛割愛啦...」

我喜歡這個答案,哈哈。

如果說連鎖咖啡店,像是星公鹿那些的賣的是服務,賣的是氣氛,那這家精緻小巧的咖啡館賣的就是這家店本身。拜大嫂在高雄的連鎖咖啡店上班之便,一有機會就會跟大哥大嫂聊到這些事情。不同走向的店家賣的是不同的東西,比方說星公鹿這樣的店家在高雄要打開市場就顯的相當困難。星公鹿賣的是一種感覺,被刻意創造出來,感受,文化,流行,讓自命不凡,追求氣質的台北人會自動送上門來的感覺。

出身海邊,工業區,直率爽快的高雄人,可沒時間跟那些附庸風雅的人一樣,一杯咖啡要價貴死人不說,有時還得等上好幾分鐘,門都沒有。:P

啊我好像都在罵自己 XD

但這家店賣的東西不太一樣,他就是這個樣子,不是為了刻意領導流行而存在,不是為了特別去討好群眾而設計,老闆歡迎大家經過的時候就上來看看,如果覺得不喜歡,大可隨時走人,喜歡的話再留下喝杯咖啡聽個音樂即可。

話說這種開店來交朋友的事情應該是要給荷包滿滿準備退休的凱子哥來作,如果要靠這個討生活想必是...

老闆自己也承認,開店的時候當然是滿懷理想,等到發現理想好像真的不能當飯吃的時候似乎有點晚。繼續開嘛,錢就這樣一天天流掉;把店收了嘛,當初為了開店買來的書櫃,吧台等等,要處理掉又是另外一筆開銷。去年十一月,正在兩難的時候,剛巧來了批藝術大學的學生,說是要借個三天來拍片;每天開店沒得休息的老闆,正好藉這機會回花蓮老家好好想想。

在老家的海邊,生火,吹吹海風,望著大海,看著天色暗去,漫天星斗跟月亮就這麼緩緩升上,但心底還是下不了主意。

三天過後,直到拎著包包回到台北都還沒想好到底要怎麼作。意外的發現每天就固定有一定數量的客人會報到。大概是先前拍片的關係吧,雖然數目不多,可能一天就十幾二十個,但已經足夠維持店裡營運。

就這麼繼續開到現在。

開這種店是賺不了什麼錢的,老闆自己承認。但我實在太愛老闆說的那種生活理念了。

也許你今天在外頭上班可以幹到年薪百萬,可是你為了賺這些薪水,多出了好多壓力跟不爽,所以你又需要努力的去消費,去花錢,把多賺出來的錢通通拿去消除為了「多賺這些錢」承擔的不快。

老闆選擇了開這樣的一家店,也許真的賺得不多,沒辦法想買什麼就買些什麼;可是當你不需要這些物質,也許你想作的事情就是聽個音樂,看本自己有興趣的書,養幾隻貓,那這些事情全都在開這樣的一間店裡得到滿足,「工作即休閒」的時候還多需要些什麼?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開間小店過一輩子到底有什麼不好?

正好跟我對討厭的資本主義觀感不謀而合啊,我說。

現代社會告訴你你不能光靠自己就活下去,所以你必須要多瞭解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你自己沒有能力去蒐集如此龐大的訊息,所以你只能仰賴我們告訴你這些資訊,這些被我們篩選、過濾過的資訊。

因為同樣是做完一件事情,短時間一定是比長時間來的好(我們告訴你的),所以你需要我們提供的方式跟物品來協助你節省時間。

因為在這個社會上,出人頭地一定比默默無聞來的好(我們告訴你的),當你的對手都靠其他方法有效率的完成工作,我們誠摯的希望提供我們的能力與服務,協助你讓你可以趕上他們,進而超越他們。

因為你這樣的努力超越他人非常辛苦,所以你需要靠我們告訴你怎麼怎麼作,購買哪些東西,消費哪些產品,這樣你才能得到解脫的快感。

夠了夠了,全給我停下來!!

所以,為了讓那三大一小,在店裡晃來晃去,還有去浴室踩個水再出來跳到我褲子上窩著(XD),還有不知道哪一天才決定結束蹺家行程的 Miracle,這幾個可惡傢伙的貓食有著落,我想我還是會固定去報到的,我想。
--
喂? 教授? 我每個月可不可以提報咖啡經費啊? 我在咖啡店工作效率好很多耶? 教授?

照片上傳中:http://tinyurl.com/dwetg

Tuesday, April 19, 2005

Super Sunday

挖到好久以前寫的文章。

2003/3/30 下午 11:41:05

今天一個人默默的躲在房間裡把 Super Sunday 的最後一集看完。

這可能是我最近,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麼認真的看完一個所謂的「綜藝節目」吧,我想。(當然,大年初一那回例外)已經不知道多久,綜藝節目?反正出去吃飯看報紙,老爸轉什麼電視我就順便看什麼;過年過節?那家裡都在看電視,當然跟著看,只有一年過年家人看白冰冰的節目,我火大到躲回房間睡覺例外。

算好時間,等在電視前,焦急的在另一個節目的廣告時間切到華視看開始了沒,看看沒有又轉回國興繼續看電視冠軍;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瞬間切回華視看到這集回顧的預告,我爸只臉色很臭的(雖說他每天臉都很臭)丟下一句「我不要看那種都是重播的」,扔下遙控器就往房間衝,轉開螢幕,轉開電視盒,轉到華視,除了趁著廣告時間火速跑去廚房洗我的杯子,幾分鐘之內趕快洗完又跑回房間裡,基本上我的眼睛沒離開過螢幕。

說是覺得那些熟悉的畫面會勾起回憶嘛,其實選了重播的那些片段我大概也只有不到一半的部分覺得有印象。

懷念的... 其實也只是一種感覺吧。

我有看過一種說法,說一個人對一個地方極其喜愛或嚮往的情緒,往往只是對於該地美好的生活及回憶所致。比方說有人對於紐約特別喜愛,一直想著不知道哪時候再有機會可以去玩、去唸書什麼的,但其實追根究底只是因為他小時候在紐約的親戚家住了一個月,他對於紐約的感情,其實只是懷念著那樣無憂無慮、很快樂很輕鬆自在的生活而已。

我突然想起我大一大二的時候幾乎每個禮拜都回家的日子。

即使到了大三之後回家的頻率降到兩三個禮拜一次,但禮拜天晚上八點開始的兩個小時幾乎都是在電視機前渡過,往往還都是撐到節目十點播完才快馬加鞭的出門坐公車趕去火車站坐車回新竹,進了寢室通常已經是十二點左右的事情。

在那段時間我擔心過什麼嗎?我認真的思索著。

於是,我望著電視。

看著哈林從剛進索尼,三十多一些還算年輕的模樣,到了這一兩年的節目早已看的出來邁入四十終究還是會有著肉眼可以分辨的差異。只是,說實在話,哈林的笑話有時候實在很難笑,音樂跟主持的天分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的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看著小燕阿姨永遠用著極其精準的主持功力掌控著大局,可以讓看著節目的人笑得亂七八糟,卻也不會讓人覺得難堪什麼的,所謂的戲而不謔是這個樣子嗎?起碼我在其他人身上不容易找到這種感覺。感人的場面?沒問題,幾句話,拍個肩膀,小燕阿姨照樣搞定,那是種只有在她在的時候才會有的安定感。

這兩年?不,我從不承認沒有小燕阿姨後這節目還是超級星期天。

直到我從報上看到這節目即將停播為止。

臨了,看完在哈林夜總會還在的時候總是來捧哈林場的學友,在超級星期天裡與主持群最經典的表演之後,這節目終究是得劃下句點的。

沒想到的是,出現在我眼裡的竟是我好喜歡的超級星期天早期結尾的方式。不是如同現在一般的一邊播歌手的音樂錄影帶賺錢,一邊草草把工作人員名單打完收尾,而是哈林跟小燕阿姨兩個人坐在只剩觀眾的舞台中,沒有炫麗的特效,沒有一堆人跟瘋子一樣跳來跳去,只是哈林拉著他的嗓子,帶著總拿自己五音不全的嗓子開玩笑的小燕阿姨,一小段的音樂,一兩句對話,雖然你很清楚他們希望你下週再回到電視前大半是為了收視率,總還是覺得要這樣結束節目才讓人舒服。

下面卻出現一行令人感覺諷刺無比的跑馬燈字幕。

內容惺惺作態讓人作噁不說,還利用舊節目的結尾間接逼這節目向觀眾道別,順便還帶著讓大家下禮拜來看新節目的味道。

這種利用方式真是叫人厭惡的無以復加。

新節目的預告?小燕阿姨復出無線台?老班底交交阿亮?快樂星期天?天,連個名字都取的毫無新意。

好吧,也許這節目還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也許這節目會讓人覺得不過就是當初全盛時期超級星期天的翻版,也許這節目會週週收視率第一再創小燕家族新紀錄,也許這節目作不到一年就得停掉了。

我很想帥氣的說出來 Who Cares?但我作不到。

只是,這節目無論怎樣好看,都不會超越我心中的超級星期天了。

我突然想起來我忘記錄下這最後一集的超級星期天了,好歹我也是從第一集開始看的「半」忠實觀眾,總該留下最後一集作為懷念跟紀念之用才是?

想想,也好,就這樣算了吧。